2006年12月8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瞧,这些亮晶晶的文字
袁定波

  12月6日,中国“公安一博”点击率已突破1000万。河北省公安厅新闻中心于去年10月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上的新型互动交流平台“博客”与网友进行沟通交流,今年年初在新浪网的“博客频道”中正式推出了“中国第一公安博客”。
  当公安机关这样一个占据着官方强势的政府机构,通过一种不设门槛的“草根媒体”,将自身的话语权回归到与普通网民完全平等的姿态时,立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。“公安一博”开博14个月来,点击总量已达1014万,位居新浪网“千万级”博客中的第19位,成为全国惟一一家访客超千万的政府博客。
  与政府部门开通博客成比肩之势的是政府官员推出个人博客,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以真实姓名和身份开通自己的博客。其中,海南省临高县县长符永则被称为“中国官员博客第一人”;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被称为“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”;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是全国最早开博客的市长;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是目前国内名气最大的博客官员。
  “宿迁官员集体开博”是最近被媒体热切关注的一个热点新闻。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不仅自己在博客上发表文章,而且带动宿迁市12个部门“一把手”开通实名博客,政府官员以真实姓名与市民沟通,并在博客上贴有自己的半身工作照片。

  政府开博客推动与民众交流
  “政府部门开博客给百姓的感觉很亲切。通过这个途径可以让老百姓更多了解一些政府政策规定,还可以起到政策公开化、决策民主化、监督大众化的作用。民众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可以参与,互动性好。”一家网络媒体的编辑小赵说。
  河北省公安厅厅长刘玉顺认为,中国第一公安博客应该成为倾听民意、关注民生、推进政务、警务公开的新渠道和平台。
  过去公安机关过于神秘化,公开意识淡薄,加深了普通民众与公安机关之间的隔阂。如今,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大力推动警务公开,通过各种途径,与老百姓沟通。其中,博客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。“公安一博”就是想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警察的生活与工作。它不同于官方网站,不是板着面孔说话,而是公安机关和公众进行平等交流和真诚互动的一种现代沟通方式。
  在网上开设个人博客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公开表示,政府开博客恰恰反映了从传统“请大家注意”到现代“请注意大家”的观念转变。这两种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:一个是从内向外的思维方式,是命令别人怎么“一丝不苟”地做;另一个是从外向内的思维方式,强调政府要主动适应现在人们的信息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常用渠道,这样才能吸引人们去接受。所以,只要我们的政府能从开通博客这件事上真正树立起体察下情、尊重民众的态度,就是一种莫大的进步。

  政府开博客是应景之举
  对于政府部门或官员个人开博客,并不全是赞扬之声,也有人对这种现象表达了相反的看法。
  “政府开博客是赶时髦。很多政府网站常年不更新,鲜有新鲜内容。”从事外贸工作的小余对政府部门开博客并不认同。她说:“政府机关花大力气办好政府官方网站,有效地为民服务才是更重要的。”
  “政府博客完全没有个性,都是官样文章。而且我觉得很多政府官员根本没有时间写博客,找枪手给写的就没有什么意义。政府机关和官员建博客,很可能是昙花一现。因为在博客上写作,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。短期里把博客做好容易,但长期把博客做好就有困难。另外,博客只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,它有特殊性,但和以前的‘市长热线’、‘局长电话’之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,不过是个人色彩更加浓厚一点而已。”一位姓田的律师表示。
  “本来以为政府部门的博客能够让我们畅所欲言,提供一个交流的好园地。但是,登录他们的博客后发现在那上面留言很费事,并且留言后也少有回应。政府部门开博客,和博友的互动性还是不够。”博友“星星”抱怨道。
  政府网站、“政府博客”的出现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:如何广泛收集群众通过网络表达的意见?
 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毛寿龙认为,政府机关和官员开博客,红火背后有隐忧,目前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。其实,我们要让政府更加贴近民众,更好地接触民意,体现民主精神,完全可以去努力完善我们的民主制度,而不必依靠私人性很强的博客。就目前来说,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,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,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,是一个更好的,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。
  不管对政府开博客是褒是贬,争议声中,越来越多的政府博客出现在网络上,逐渐蔚成一种风气。